《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题库
1、《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自( A )起施行。
A.2024年1月1日
B.2024年5月1日
2、根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应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和网络空间的规律和特点,实行( B )。
A.社会自治
B.社会共治
3、根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 A)负责统筹协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并依据职责做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
A.国家网信部门
B.国家广电部门
4、根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国家新闻出版、电影部门和国务院( A)等有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做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
①教育②电信③公安④民政⑤文化和旅游⑥卫生健康⑦市场监督管理⑧广播电视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⑦⑧
1、根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 B )有关社会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①共产主义青年团②妇女联合会③工会④残疾人联合会⑤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⑥青年联合会⑦学生联合会⑧少年先锋队以及其他人民团体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2、根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学校、家庭应当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 B)。
A.关注网络
B.沉迷网络
3、根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个人信息处理者、智能终端产品制造者和销售者应当接受政府和社会的( A),配合有关部门依法实施涉及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建立便捷、合理、有效的投诉、举报渠道,通过显著方式公布投诉、举报途径和方法,及时受理并处理公众投诉、举报。
A.监督
B.管理
4、根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发现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可以向网信、新闻出版、电影、教育、电信、公安、民政、文化和旅游、卫生健康、市场监督管理、广播电视等有关部门( B )。
A.申诉、反映
B.投诉、举报
1、根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 B )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尊重社会公德,遵守商业道德,诚实信用,履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义务,承担社会责任。
①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②个人信息处理者③智能终端产品制造者和销售者
A.①②
B.①②③
2、根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网络相关行业组织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制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相关( A ),指导会员履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义务,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
A.行业规范
B.指导意见
3、根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新闻媒体应当通过新闻报道、专题栏目(节目)、公益广告等方式,开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典型案例和有关知识的宣传,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 B ),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未成年人网络保护。
A.广泛报道
B.舆论监督
4、根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对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 A )。
A.表彰和奖励
B.表扬和嘉奖
1、根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发现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可以向网信、新闻出版、电影、教育、电信、公安、民政、文化和旅游、卫生健康、市场监督管理、广播电视等有关部门投诉、举报。收到投诉、举报的部门应当及时依法作出处理;不属于本部门职责的,( A )及时移送有权处理的部门。
A.应当
B.可以
2、根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国家( A )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领域加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A.鼓励和支持
B.引导和监督
3、根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国务院( A )应当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学校素质教育内容,并会同国家网信部门制定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测评指标。
A.教育部门
B.网信部门
4、根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促进公益性上网服务均衡协调发展,加强提供( B )上网服务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改善未成年人上网条件。
A.社会性
B.公益性
1、根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 B )应当指导、支持学校开展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围绕网络道德意识形成、网络法治观念培养、网络使用能力建设、人身财产安全保护等,培育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意识、文明素养、行为习惯和防护技能。
A.广电部门
B.教育部门
2、根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 A )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通过为中小学校配备具有相应专业能力的指导教师、政府购买服务或者鼓励中小学校自行采购相关服务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网络素养教育课程。
A.县级
B.市级
3、根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学校、社区、图书馆、文化馆、青少年宫等场所为未成年人提供互联网上网服务设施的,应当通过( A),为未成年人提供上网指导和安全、健康的上网环境。
①安排专业人员②招募志愿者等方式③安装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软件或者采取其他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A.①②③
B.①②
4、根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学校应当将提高学生( A )等内容纳入教育教学活动,并合理使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建立健全学生在校期间上网的管理制度,依法规范管理未成年学生带入学校的智能终端产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上网习惯,培养学生网络安全和网络法治意识,增强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获取和分析判断能力。
A.网络素养
B.上网水平
1、根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加强( B )建设,提高自身网络素养,规范自身使用网络的行为,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行为的教育、示范、引导和监督。
A.家庭上网平台
B.家庭家教家风
2、根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研发、生产和使用专门以未成年人为服务对象、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和特点的( B )等网络技术、产品、服务,加强网络无障碍环境建设和改造,促进未成年人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提高素质。
①网络保护软件②智能终端产品和未成年人模式③未成年人专区
A.①②
B.①②③
3、根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国家网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的需要,明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软件、专门供未成年人使用的智能终端产品的相关(A ),指导监督网络相关行业组织按照有关技术标准和要求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软件、专门供未成年人使用的智能终端产品的使用效果进行评估。
A.技术标准或者要求
B.质量标准或者要求
4、根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智能终端产品制造者应当在产品出厂前安装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软件,或者采用显著方式告知用户( A )。
A.安装渠道和方法
B.购买渠道和方法
1、根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软件、专门供未成年人使用的智能终端产品应当具有( A )等功能。
①有效识别违法信息和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信息②保护未成年人个人信息权益③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④便于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2、根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智能终端产品销售者在产品( A )应当采用显著方式告知用户安装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软件的情况以及安装渠道和方法。
A.销售前
B.销售后
3、根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未成年人的( A )应当合理使用并指导未成年人使用网络保护软件、智能终端产品等,创造良好的网络使用家庭环境。
A.监护人
B.管理者
4、根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未成年人用户数量巨大或者对未成年人群体具有显著影响的网络平台服务提供者,应当在网络平台服务的设计、研发、运营等阶段,充分考虑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特点,( B )开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影响评估。
A.不定期
B.定期
1、根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未成年人用户数量巨大或者对未成年人群体具有显著影响的网络平台服务提供者,应当提供未成年人模式或者未成年人( A)等,便利未成年人获取有益身心健康的平台内产品或者服务。
A.专区
B.路径
2、根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制作、复制、发布、传播(A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未成年人家国情怀和良好品德,引导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等的网络信息,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清朗网络空间和良好网络生态。
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③革命文化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3、根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网络产品和服务中含有可能引发或者诱导未成年人模仿不安全行为、实施违反社会公德行为、产生极端情绪、养成不良嗜好等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信息的,制作、复制、发布、传播该信息的组织和个人应当在信息展示前予以( B )。
A.适当提示
B.显著提示
4、根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 A)部门会同国家新闻出版、电影部门和国务院教育、电信、公安、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等部门,在前款规定基础上确定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信息的具体种类、范围、判断标准和提示办法。
A.国家网信
B.国家标准化
1、根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不得通过( A )方式向未成年人进行商业营销。
A.自动化决策
B.自动化推荐
2、根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通过网络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对未成年人实施侮辱、诽谤、威胁或者恶意损害形象等(A )行为。
A.网络欺凌
B.网络交往
3、根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 A)建立健全网络欺凌行为的预警预防、识别监测和处置机制,设置便利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保存遭受网络欺凌记录、行使通知权利的功能、渠道,提供便利未成年人设置屏蔽陌生用户、本人发布信息可见范围、禁止转载或者评论本人发布信息、禁止向本人发送信息等网络欺凌信息防护选项。
A.应当
B.可以
4、根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以未成年人为服务对象的在线教育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根据(A )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能力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
A.不同年龄阶段
B.不同群体
1、根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未成年人用户数量巨大或者对未成年人群体具有显著影响的网络平台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建立健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合规制度体系,成立主要由( B )成员组成的独立机构,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情况进行监督。
A.内部
B.外部
2、根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 B )含有宣扬淫秽、色情、暴力、邪教、迷信、赌博、引诱自残自杀、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内容的网络信息。
①制作②复制③发布④传播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3、根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发现用户发布、传播本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信息未予显著提示的,应当作出提示或者通知用户予以提示;未作出提示的,( A )传输该信息。
A.不得
B.可以
4、根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网络直播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网络直播发布者真实身份信息( A )核验机制,不得向不符合法律规定情形的未成年人用户提供网络直播发布服务。
A.动态
B.定期
1、根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未成年人用户数量巨大或者对未成年人群体具有显著影响的网络平台服务提供者,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制定专门的平台规则,明确平台内产品或者服务提供者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义务,并以( A )方式提示未成年人用户依法享有的网络保护权利和遭受网络侵害的救济途径。
A.显著
B.适当
2、根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网络欺凌信息( A),优化相关算法模型,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和人工审核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网络欺凌信息的识别监测。
A.特征库
B.词条库
3、根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国家网信、新闻出版、电影部门和国务院教育、电信、公安、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等部门发现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二十七条规定的信息的,或者发现本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信息未予显著提示的,应当要求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按照本条例第二十九条的规定予以处理;对来源于境外的上述信息,应当依法通知有关机构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 A )传播。
A.阻断
B.延续
4、根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严格遵守国家网信部门和有关部门关于网络产品和服务必要个人信息范围的规定,不得强制要求未成年人或者其监护人( A )非必要的个人信息处理行为,不得因为未成年人或者其监护人不同意处理未成年人非必要个人信息或者撤回同意,拒绝未成年人使用其基本功能服务。
A.同意
B.不同意
1、根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 A )有关未成年人的淫秽色情网络信息。
①制作②复制③发布④传播⑤持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2、根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和能力、掌握个人信息范围、了解个人信息( A ),指导未成年人行使其在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中的查阅、复制、更正、补充、删除等权利,保护未成年人个人信息权益。
A.安全风险
B.重要意义
3、根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发生或者可能发生未成年人个人信息泄露、篡改、丢失的,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立即启动个人信息安全事件( A ),采取补救措施,及时向网信等部门报告,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事件情况以邮件、信函、电话、信息推送等方式告知受影响的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
A.应急预案
B.调查
4、根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难以逐一告知的,应当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及时发布相关( A ),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A.警示信息
B.公告
1、根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未成年人用户数量巨大或者对未成年人群体具有显著影响的网络平台服务提供者,应当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严重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或者侵犯未成年人其他合法权益的平台内产品或者服务提供者,( A )提供服务。
A.停止
B.暂停
2、根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未成年人或者其监护人依法请求查阅、复制、更正、补充、删除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提供便捷的支持未成年人或者其监护人查阅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种类、数量等的方法和途径,( A )对未成年人或者其监护人的合理请求进行限制。
A.不得
B.应当
3、根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发现未成年人私密信息或者未成年人通过网络发布的个人信息中涉及私密信息的,应当及时( A ),并采取停止传输等必要保护措施,防止信息扩散。
A.提示
B.删除
4、根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B )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对从事未成年人沉迷网络预防和干预活动的机构实施监督管理。
①教育②卫生健康③市场监督管理
A.①②
B.①②③